对于许多普通家庭而言,暑假是孩子放松、探索的快乐时光,然而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每年的寒暑假,却常常意味着看护无门、康复中断的困境。7月14日,一场专门为这群“星星的孩子”及其家庭量身定制的公益行动——花都区2025年“彩虹护星”暑假公益托管班,在多方期待中正式开班。
这个由广州市妇联关工委指导,花都区残疾人联合会、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家长学校专业委员会主办,彩虹桥家长学校及花都区孤独症儿童医康教先行先试示范单位(众康康复医疗中心、童心同力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承办的项目,以创新的“政府补一点、社会筹一点、家长出一点”模式,为近20个孤独症儿童家庭送上了夏日的清凉与切实的希望。
三方托起“失落的暑假”
孤独症儿童因其独特的社交障碍、行为刻板等特点,需要结构化干预与持续专业支持,而暑期“看护难”“费用高”“康复断档”等情况,使得“孩子谁来管?”“康复怎么办?”“费用哪里来?”成为横亘在众多家庭面前的“三座大山”,不仅让孩子面临能力退化的风险,也让家长身心俱疲。
作为10岁孤独症男孩的妈妈,秀娟回忆起孩子确诊时的崩溃与无助,以及孩子在康复机构日复一日训练却进步缓慢,甚至频繁生病的绝望。
“作为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我们曾无数次在深夜辗转难眠,担心孩子的未来;也曾因孩子一个小小的进步而热泪盈眶。”秀娟说,寒暑假是她们家庭“最难度过的时间”,“想给孩子报专业的康复机构,奈何费用太高;让孩子关在家里又怕他的各种能力退化;带他出去,又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作为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的先行先试地区,花都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积极响应中国残联与全国妇联的号召,花都区残联联动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力量,创新推出“彩虹护星”公益托管模式,旨在填补假期服务的空白,破解“暑假真空”的痛点。
“我们希望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服务机制,让‘星星的孩子’在假期也能持续获得专业的康复指导和温暖的陪伴,切实减轻家庭的负担。”花都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业守护“不脱轨的成长”
“今年暑假,我们星星家庭的难题终于被看到了!”秀娟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当彩虹桥家长学校群发出‘彩虹护星’公益托管班的招生信息时,她感受到了雪中送炭,“我的孩子不仅有安全放心的地方去,还能继续参加专业的康复。看到课程设置时,我便安心了。”这份安心,源于对专业力量的信任。
本次托管班由具备丰富经验的众康康复医疗中心和童心同力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具体承办。在课程设置上,主办方和承办机构倾注了极大的专业考量,针对孤独症儿童特点精心设计。课程涵盖音乐互动激发情感表达、感统训练提升身体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以及由专业特教老师全程陪伴的社交引导等丰富内容。
童心同力康复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将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满满的爱心,为这些特别的孩子们打造属于他们的夏日成长港湾。”
广州市妇联关工委执行主任袁微,同时也是“妈妈课堂”和“彩虹桥家长学校”的发起人,她动情地强调:“孤独症儿童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接纳与用心守护。‘彩虹护星’不仅仅是一个托管班,它更是一个融合了专业康复干预与情感关怀支持的成长空间,是我们共同为孩子们撑起的一片天。”
让“彩虹”持续,让星光不孤单
随着开班仪式的圆满结束,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引导和陪伴下,走进了为他们精心准备的课室。温馨细致的布置、专业齐全的设施、充满童趣的装饰,以及老师们温暖的笑容,让现场充满了久违的轻松与欢声笑语。
据悉,本期“彩虹护星”暑假公益托管班将持续整个假期,服务近20个孤独症儿童家庭。主办方表示,这不仅仅是一次暑期的爱心行动,更是花都区探索孤独症儿童“医康教”融合服务长效机制的起点,未来将总结本次经验,进一步完善模式,力求更广泛、更持久地解决孤独症家庭的“急难愁盼”问题,让这份关爱不止于夏天。
“也许你们的世界有些安静,也许你们的表达有些特别,但请相信,你们是独一无二的星星。”看着儿子的背影,黄秀娟轻声地说。此刻,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家庭倾情共筑的“彩虹护星”行动,正努力汇聚成一道坚实的彩虹桥,为这些“星星的孩子”撑起一片更加晴朗、温暖的天空。点亮星星,爱不孤单。
文 | 记者 孙牧
图 | 受访者供图